唐朝总结书籍

作者:侠名 -
唐朝总结书籍

大家好,唐朝总结书籍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史书必读前十经典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下面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唐朝总结书籍和史书必读前十经典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唐朝文学七个雅称
  2. 形容总结的文言文
  3. 史书必读前十经典

[One]、唐朝文学七个雅称

1.诗杰—王勃。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被后人誉称为“初唐四杰”,诗作风格刚健清新,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诗骨—陈子昂。陈子昂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抵制浮靡诗风,主张恢复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的优良传统。其诗词意激昂、质朴刚劲,故有“诗骨”的誉称。代表作《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诗佛—王维。王维参禅拜佛,在其山水诗中常融入佛家的思想观念。苏轼赞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品丰富如《山居秋暝》《送元二使安西》《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使至塞上》等。

4.诗仙—李白。李白诗风雄奇潇洒,贺知章曾称他为“谪仙人”,故后世称李白为“诗仙”。李白的诗感情奔放,豪迈不羁,善于驰骋想象,姿意挥洒,构成独特的意境,富于积极浪漫主义的色彩。《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都是不朽的名作。

5.诗圣—杜甫。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所作诗歌广泛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被人们誉为“诗史”。杜甫诗歌艺术造诣特别高,他以博大精深的内容和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与李白一起成为唐代诗坛上熠熠生辉的双子星座。

6.诗魔诗王—白居易。白居易曾在《与元九书》中说:“知我者以为诗仙,不知我者以为诗魔。何则?劳心灵,役声气,连朝接夕,不自知其苦,非魔而何?”他与元稹一起发起“新乐府运动”,其诗通俗易懂,声调优美,形象生动。代表作《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7.诗囚—孟郊、贾岛。元好问《放言》诗曰:“长沙一湘累,郊岛两诗囚。”孟郊、贾岛作诗,刻意于锤炼字句,具有清奇苦僻的特色,后人有所谓“郊寒岛瘦”之论。

8.诗豪—刘禹锡。刘禹锡的诗以律诗、绝句为主,多用比兴手法,借咏史咏物,讽刺、鞭挞社会丑恶,抒发胸中郁愤;诗风沉着稳练,词浅意深,格律精巧。代表作如《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秋词二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陋室铭》等。

9.诗鬼—李贺。李贺字长吉,其作品讲究词采,想象奇特,意境怪诞。宋代魏庆之指出:“李白仙才,长吉鬼才。”故后人称之为“诗鬼”。他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可见其诗歌语言冷艳、凄寂的色调。代表作《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等。

[Two]、形容总结的文言文

〖One〗、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Two〗、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Three〗、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Four〗、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Five〗、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Six〗、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斗酒一作:一斗)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Seven〗、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Eight〗、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Nine〗、史称李白与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俱善饮,称为“酒中八仙人”,都在长安生活过,在嗜酒、豪放、旷达这些方面彼此相似。杜甫此诗就是对他们八个人的形象、性格和才华作以总结。

〖Ten〗、贺知章酒后骑马,晃晃悠悠,如在乘船。他眼睛昏花坠入井中,竟在井底睡着了。

1〖One〗、汝阳王李琎饮酒三斗以后才去觐见天子。路上碰到装载酒曲的车,酒味引得口水直流,为自己没能封在水味如酒的酒泉郡而遗憾。

1〖Two〗、左相李适为之每天之兴起不惜花费万钱,饮酒如长鲸吞吸百川之水。自称举杯豪饮是为了脱略政事,以便让贤。

1〖Three〗、崔宗之是一个潇洒的美少年,举杯饮酒时,常常傲视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树临风。

1〖Four〗、苏晋虽在佛前斋戒吃素,饮起酒来常把佛门戒律忘得干干净净。

1〖Five〗、李白饮酒一斗,立可赋诗百篇,他去长安街酒肆饮酒,常常醉眠于酒家。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为诗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称是酒中之仙。

1〖Six〗、张旭饮酒三杯,即挥毫作书,时人称为草圣。他常不拘小节,在王公贵戚面前脱帽露顶,挥笔疾书,若得神助,其书如云烟之泻于纸张。

1〖Seven〗、焦遂五杯酒下肚,才得精神振奋。在酒席上高谈阔论,常常语惊四座。

[Three]、史书必读前十经典

以下这几部比较经典,推荐给大家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规模巨大,体系完备,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除“表”和“书”外都是以人物为中心来编排史料的,人物传记既精彩又富有文学性,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比较好的史书排名中能与《史记》能一较高下的只有这部《资治通鉴》,本书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内容体例严谨、脉络清晰、网罗宏大、体大思精、史料充实、考证稽详、叙事详明、繁简得宜。司马光对《资治通鉴》文献总结思想,文献总结模式及方法,不仅结出了丰硕成果,丰富了中国古典文献学理论,而且对文献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作为历代君王的教科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所谓“史学两司马”。

《汉书》是中国著名的史书,它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Fourteen〗、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29年的史事,在中国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很突出,它写社会各阶层人物都以“实录”精神,平实中见生动,堪称后世传记文学的典范,《霍光传》、《苏武传》、《外戚传》、《朱买臣传》等都收录其中。

本书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全书结构严谨,编排有序,如八十列传,大体是按照时代的先后进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为两汉之际的风云人物,其后的九卷是光武时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将领,井井有条地叙述了东汉一代的历史兴亡大势,错落有致地描画出东汉一代的社会、民情与人物百态。

对三国历史感兴趣的朋友非常多,想要深入了解的话关于三国最有名的史书就是这部《三国志》了。本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后人更是推崇备至,认为在记载三国历史的史书中,独有陈寿的《三国志》可以同《史记》、《汉书》等相媲美。因此其他各家的三国史相继泯灭无闻,只有《三国志》还一直流传到现今,史学界把《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视为纪传体史学名著。

《新五代史》是经典史书之一,它是唐宋以后唯一的一部私修正史,在中国史学史尤其是唐宋以后史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仿《春秋》笔法,用不同的字句表现微言大义,个人好恶往往影响了史实的记述,终于招致了后人的批评。但是欧阳修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大家,古文运动的领导人和集大成者,所以《新五代史》文笔简洁,叙事生动,当时人就认为它的笔力与《史记》不相上下,《新五代史》的文笔之出色,在二〖Fourteen〗、史中非常罕见。

《尚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历代儒客研习之基本书籍,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是部包括了虞、夏、商、周四代皇室文献的古代重要史书,主要记录虞夏商周各代一部分帝王的言行。它最引人注目的思想倾向,是以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以为现实提供借鉴,这种天命观念具有理性的内核:一是敬德,二是重民,书中文字诘屈艰深,晦涩难懂,但它标志着史官记事散文的进步:第一,有些篇章注重人物的声气口吻;第二,有些篇章注重语言的形象化以及语言表达的意趣;第三,有些篇章注重对场面的具体描写。

《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孔子所作的《春秋》是一部蕴涵着作者深刻政治思想的政治学著作,这是从先秦孟、荀到两汉马、班诸家一致的看法,两汉以后,今文经学衰微,学者多受古文经学门户之见的影响,开始视《春秋》为历史学著作,并由此引发了长期以来聚讼纷纭的《春秋》性质之争,而且本书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比较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而且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左传》在史学中的地位被评论为继《尚书》、《春秋》之后,开《史记》、《汉书》之先河的重要典籍。

《战国策》。本书是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比较客观地记录了当时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是战国历史的生动写照,详细地记录了当时纵横家的言论和事迹,文学成就也非常突出,尤其在人物形象的刻画,语言文字的运用,寓言故事等方面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在中国文学史上它标志着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一个新时期

《国语》是非常有名的史书,它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撰,该著作记录范围为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公元前990年)西征犬戎(约公元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公元前453年)。《国语》中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本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有目共睹,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陈寿的《三国志》、崔鸿的《十六国春秋》、吴任臣的《十国春秋》,都是《国语》体例的发展。另外,其缜密、生动、精炼、真切的笔法,对后世进行文学创作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隋书》是中国史书中修史水平是较高的一部,由唐代魏征主编,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三十五年,记载了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共38年的历史,本书弘扬秉笔直书的优良史学传统,品评人物较少阿附隐讳,主编魏征刚正不阿,他主持编写的纪传,较少曲笔,不为尊者讳,保存了大量政治、经济以及科技文化资料。其中十志记载梁、陈、北齐、北周和隋五朝的典章制度,有些部分甚至追溯到汉魏,在正史书志中,一直享有较高的声誉。

OK,关于唐朝总结书籍和史书必读前十经典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